一家百年企业,如何走好新的百年“赶考路”——专访江苏大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 |
陈晓春 赵伟莉/文
在江苏,有这么一家“百年老店”,在她128年的历史中,从未更名、从未间断过生产、从未停止过开拓和创新。她手中一根细细的纱线,曾织起了“实业救国”的梦想与实践,如今依旧践行着“实体经济是强国富民之本”。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近代实业家张謇于1895年创立的大生纱厂。历经百余年,站在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大生集团如何走好“实业强国”之路?日前,记者走进大生集团,跟着“掌门人”漆颖斌,在百年前的钟楼、车间、仓库、办公楼间流连漫步,在现代化的智慧车间、黑灯工厂穿梭,感知实业家的激情与冒险、热血与情怀,感受“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上”这一要求的具体落地。
大生老区
百年坚守纺织实业初心
记者:大生集团走过了128年的历史,是什么支撑着128年从未中断过生产,哪些品质最为珍贵?
漆颖斌:1895年,张謇在南通创立大生纱厂,是为了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这条路开创了中国机器纺织之先河,也注定是一条荆棘坎坷的创业路。以此为基点,张謇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上下游产业的眼神,打造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棉纺织企业系统。张謇用开办企业赚来的钱,建城市、办教育、倡公益、做慈善。“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爱国,早已融入了大生集团的血液,成为“基因”。在大生集团的老厂区,有一个打卡点:中国共产党南通独立支部纪念地。经过考证,独立支部成立于1926年春,而张謇逝世于1926年8月。这一年,爱国企业家走了,而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革命种子,已悄悄在大生诞生了。
大生集团这百年来,经历过公私合营、股权改制等发展过程。其中,1952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公私合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继对三大纺织厂进行技术改造,被纳入国家科委和全国纺织工业重点项目,成为当时的纺织样板。1997年压锭改造,以壮士断腕的精神走在了改革前列。从2004年至2020年,股权几经变化,张謇先生创办留存至今的三个纱厂全部再次回归大生集团,实现整体发展,2022年开始收购山东、安徽等地企业,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高支纱生产基地,生产规模成倍增长,2023年收购印染企业,延伸纺织产业链,打通关键环节,推动企业向纺织全产业链发展……可以说,这百余年的生产经营,就是在不断探索传统产业开拓创新、转型发展之路。
大生集团数字化纺纱车间
大生集团正在不断通过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促进质量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突破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目前,集团建有院士工作站等多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纺织主业中非棉纤维产品占比达80%以上、差异化产品占比超10%,年均新品开发数量近百个、新产品产业化率在60%以上,拥有“高支高密纯棉坯布”和“纯棉精梳纱线”两个“中国名牌”,是中国纤维素纤维纺织精品基地。2015年率先建成的“十三五”全国首个数字化纺纱车间,采用全流程智能化纺纱成套装备,2017年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项目,2022年建成、2023年达产的智慧纺纱工厂是为大生集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牢牢守住实业这个根基,敢担责任、勇于争先,是大生集团一以贯之的使命感。正是这种使命感,使得大生集团从近代中国第一家机器纺织企业,发展到如今拥有全国最先进的数字化纺织车间、智慧纺纱工厂。目前,大生集团现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公司20个,职工总数约7000人,形成纺织发展、进出口贸易和文化创意产业板块,公司规模跨江苏、山东和安徽三省,成为主业鲜明、产业多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家工业遗存,被誉为中国纺织的“常青藤”。
大生集团新区
新征程坚定走好四条路
记者:党的二十大,开启了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作为一家百年企业,大生集团在打造核心竞争力、锻造产业链稳定性、推进数实融合方面有哪些规划?
漆颖斌:大生集团作为中国近代机器制造业中现存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百年企业,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棉纺织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如今,我们已经建立起全世界最为完善的现代纺织制造产业体系,基本实现了纺织强国建设,成为我国制造业进入强国阵列的第一梯队,纺织业正在成为所有高新技术落地的产业,迸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已开启,立足新发展格局,围绕行业新定位,大生集团要积极投身“科技、时尚、绿色”的产业实践,重点走好以下四条路:
一是走智能制造之路。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导向改造提升纺织产业。大生集团践行这一理念,在去年建成投产了智慧纺纱工厂,万锭用工只有8人,并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工业生产深度融合,传统纺织企业除提升装备的数字化水平外,更关注由简单的工业产品转向“产品 服务”或者“产品 服务 体验”的模式。整个大生工业园区将成为一座以智能制造为引领、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真正“黑灯工厂”,再次引领全国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新潮流。
二是走低碳发展之路。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大生集团坚持走“绿色纺织”的发展道路,发起并建立全国纺织供应链绿色制造创新联盟,被认定为全国纺织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企业。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的同时,开发和使用零碳产品,持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大生集团正在筹划建设中国第一个零碳纺纱车间,为可持续产业链的绿色发展赋能。
三是走全产业链之路。纺织产业一直是南通的特色支柱产业,要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打造高端纺织产业集群,建设现代纺织产业园,围绕纺织全产业链,重点培植以高端染整和面料生产为核心,向原料纺纱和服装家纺拓展的“一个核心、两头延伸”的纺织产业链,打造以天然纤维为特色的绿色纺织品生产基地,形成纺纱织造、印染、家纺与服装一条龙发展的产业格局,构建“龙头带动、 配套跟进、全产业链发展”的集群式发展格局。
四是走弘扬张謇文化之路。大生集团将做好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工作,利用大生已有的省级众创创新空间的平台,做好本部开发保护利用工作,打造集家纺设计、家纺打样制作、家纺实体销售、家纺线上直播为一体的国家级广告产业园。
现代化的车间
新时代企业家需要守正创新
记者:实体经济是强国富民之本。在任何时代,创业、守业、展业,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作为一家百年企业的当代“掌门人”,您如何看待眼前的困难?对于创业者有哪些建议?
漆颖斌: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出现了较强的出口替代效应,中美贸易摩擦加速了这一进程。今年,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外需不足成为突出挑战,服装外贸运行将进一步承压。但我们也要看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中已具备明显竞争优势,在亚洲供应链中更处于核心地位,尤其是中国经济在2023年将实现整体好转,为稳外贸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产业链中的企业来说,要适应产业转移趋势,加快转型升级。目前,海外供应链无论在产能规模、产品结构还是产业链完整程度上,短期内暂无法对中国形成根本性挑战。合理布局产业和贸易,加快转型升级,尽可能避免产业转移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也希望能够给予制造业企业更多政策支持,比如针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降低成本,全面减轻企业负担,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同时,我们还希望能够加强对蓝领技能人才的扶持,可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设立专门的蓝领技术人才基金,引导和支持蓝领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明确蓝领技能人才享受的待遇等具体激励措施,引发全社会对蓝领技术工人及技能劳动者的关注和认可。
对于创业者,我想说,企业家是需要一些冒险精神,需要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回看大生走过的这128年,从诞生以来的每一次重大转折都伴随着创新和开拓。
我们希望能够向企业、向社会传递更多的内容。在大生纱厂老厂区,通扬河畔,伫立着中国共产党南通独立支部纪念地的石碑,这是南通地区最早的红色革命基地。我们将继续用好“资源红”,融入新一代青年人血脉,变成“基因红”,进而实现永固“江山红”。
这仅仅是一个方面。为了进一步弘扬张謇文化,扩大张謇企业家精神影响力,大生集团成立了大生文化产业发展公司,运营大生众创街区项目,打造了集艺术品展示、艺术品贸易、艺术品金融的多元化合作空间,下一步将利用大生已有的省级众创创新空间的平台,组建纺织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通过文化、产业、政策、保障等措施引进和培育更多的创新人才,全面提升各类人才与纺织行业发展的匹配度。 |
《纺织服装周刊》尊龙凯时赞助的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尊龙凯时赞助的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尊龙凯时赞助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尊龙凯时赞助的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
相关文章 |